前言
在我知道“心盲症”这个概念后,我便开始了一场自我探索之旅。在网上检索了这一主题的视频,文章,英文书籍,与亲人,朋友交流之后,我越发认识到心盲症,准确来说是多感官想象障碍,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关键的底层机制。
患有心盲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我知道心盲症这一概念之前,我一直都认为“想象”是一个比喻,大一的心理健康课,让我们做一个放松训练,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中,想象自己喜欢的动物出现在你的眼前。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闭上眼睛,难道不是漆黑一片吗,怎么可能想象出来图像。
什么是心盲症
心盲症是指无法在脑海中进行成像这一症状,也叫做想象障碍,心盲症这一概念在1800年代就已经被记录了,但是直到2015年才被命名。[1]网络上有一张传播广泛的图片,集中注意力,“想象"一个苹果,这对你来说会是什么。
[2]
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图2,图3的水平,能够在脑海中看见苹果的图像,但是对有心盲症的人来说,脑子里什么图像都没有,我闭上眼睛,从来都是一片漆黑。
对我来说,想象一个苹果,只是会有苹果的概念出现在我的脑子里面,类似文字,没有任何细节。在与拥有正常的心像能力的人交流过后,了解到,在被要求想象一个苹果的时候,他们的脑子里会先浮现苹果的图像,然后再从图像中辨认出来这是苹果。
再介绍一下另外一个心盲症测试[3]
集中注意力,想象有一个桌子,桌子上面有一个球,有一个人走了过来,碰到了球,球掉到了地上。 请问球是什么颜色的,桌子是什么形状的。
对于拥有正常心象能力的人,想象这一事件,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描述出来很多文字上没有的细节的,但是对于想象障碍的人来说,集中注意力想象这件事情,就只有文字包含的这些信息,桌子是什么形状,undefined,球是什么颜色?undefined。这些信息对我来说都是还没有未被定义的,除了文字中描述的,我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我在想象上面这一过程的时候,脑海有的只是,“桌子”,“球在桌子上”,“有人走过来”,“碰到了球”,“球掉到地上"这些概念和描述。我的脑海里确实是在想象桌子,球这些事物,但是不能在脑海里面看到一个桌子,一个球。在想象之后,问我球是什么颜色,我完全无法回答,我脑海的中想象的"球"是一个抽象层次很高的描述,没有任何细节。
不止是视觉
心盲症不止只在视觉方面起作用,在aphantasia network这一网站,以及我正在阅读的Aphantasia Experiences, Perceptions, and Insights (Alan Kendle)书籍中,有大量的心盲症者表示自己不仅仅是不能进行视觉想象,在其他感官的想象上也存在障碍。
对于自己来说,我没法主动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痛觉,运动等感官。当我发现这些的时候,我非常的惊讶。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想象“都只是一种比喻,并不会有什么真的感官体验。这些感官想象的缺失对我的影响,我会在后面尝试描述一下。
什么导致了心盲症
心盲症大多都是先天的,也有极少数是脑部疾病,手术导致的。
心盲症的具体成因我并不清楚学界是否已经有定论,但是在查阅的资料中表明,这与大脑中的海马体和视觉皮层等区域有关,海马体在记忆形成过程中充当大脑的缓冲区,支持自传体记忆和视觉想象力。视觉皮层负责处理和整合大脑中的视觉信息。
在心盲症患者的大脑中,海马体的激活程度较低,海马体与视觉皮层之间的连接部分与想象力没有相关性,而对于没有心盲症的人来说,这部分的连接与想象力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在想象的时候,这部分连接是被激活的。[4]
正态分布
在检索心盲症的时候,看见了超幻症(或者叫过度幻想症),与心盲症完全相反的极端情况。超幻症者可以在内心构建一个非常具体的,丰富的,甚至接近现实的感官世界,常常会因此,而对现实和想象不是很能分得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想象力就介于这两者中间,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视觉想象能力,程度从上面苹果那张图的图4到图2变化,拥有几项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一个谱系,呈现正态分布,极端情况很少,大多都处在中间。(大量随机的个体汇聚在一起,最终呈现出来正态分布,这好像叫做中心极限定理。)
我是如何发现我是心盲症的
缘起:知道心盲症这一概念,是因为当时我在了解精神分析,心理学这方面的知识,偶然间在国外的论坛中看到了tupla这一概念,然后在百度帖吧中找到tupla吧,tupla,指的是在自己的脑海中主动创造另外一个意识。
我对于这些超常的体验,我是愿意相信的。(当时的我只是一种直觉上的相信)
如果有人,一脸惊吓的告诉我,他看见鬼了,我是会相信的,什么是真实的?我的理解是“真实”只存在于每个人自己的脑海中,而外界的一切都只是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产生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拥有相近的感官体验,都处于正态分布的中间区域,我们看见的,听见的,尝到的,这些体验都很相近,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我们讨论的都只是一种共识。举个例子,我们大多数人的眼睛里面只有三种感色细胞,感知红绿蓝,但是有一部分人,拥有第四种感色细胞,对黄绿色光谱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对于这类人来说,可以分辨出更多的颜色,这类人的世界就与一般人的存在差别。只是因为这类人占少数,无法形成一个广泛的共识,因此他们眼中的世界不是“真实”的。这个看见鬼的人,确确实实是在那一刻或者那一小段时间感知到了“鬼”,只不过这只是他自己的个人体验而已。
回到tupla。在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之后,我就去搜索入门教程,在查阅的时候,他们提到有一部分人无法创造tupla,给出了心盲症这一概念,我简单搜索了一下这个概念,我现在只记得我当时是被震惊到了(除了这一描述之外,现在的我对此回忆不出来任何感受),原来其他人闭上眼睛是真的能看见东西的,别人是真的能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过去。
震惊之后,去问高中的好兄弟,询问他闭上眼睛能否看见什么。他的回答也是no。(也许正是因此,才建立起来比较强的连接)
于是我又去问了另外一个高中时候的朋友,(我是相信她一定能够在脑海中看见的,因为她能将事情描述的很生动。),交流之后再把结果告诉了一下好兄弟,他也震惊了。当时我对心盲症还没有什么了解,将这个归因成了右脑使用少了。在这个想象力丰富的朋友的建议下,我开始了两三个月左手吃饭练习(那段时间刚开始折腾双拼输入法,折腾左手吃饭也是折腾,就开始练习了)。
后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停止了对心盲症的探索(这与我当时对心盲症的悲观态度有关),只是知道了人和人在感官体验上有很大差别。
几乎是一年之后,随着我对佛法开始产生兴趣,(从冥想到禅定再到佛法),在学习禅定理论,进行禅定练习的时候,遇见了一些困难,我没法选择那些需要感官想象的所缘,作为我的专注对象,于是我又回到了心盲症,陆陆续续一个月时间,翻了不少国外的心盲症的文章,看了一本讲心盲症的英文书籍,想着了解了这么多了,我需要输出一点什么,现实生活中又充满了沉默了,就只能在网上写写了,于是翻新了一下博客,计划了这篇文章。
心盲症&me
心盲症塑造了我,我并非是从某个时刻开始失去了感官想象能力,而是从出生起,一直都是。
心盲
我在闭上眼睛之后,脑海里面无论怎样做意,都无法看见任何东西。
我无法回忆起来我家,我的房间,我在学校里面的宿舍;出去旅游,回来之后,除了留下的照片,我再也不能回忆起来任何场景。
心盲症并不影响我识别人脸的功能,当我遇见熟人的时候,我能够认出来,但是当换了生活场景之后,身边的朋友,哪怕之前是每天都见到,我的脑子里就再也不会出现这个人的模样。
更加令我绝望的是,我的脑海里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我亲人的模样,在我知道心盲症之前,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但是这实际上这不是正常的。
多感官想象障碍
多感官想象障碍在心盲症里面的占比大约有四分之一[5],而我正好是这四分之一。
我不能想象味觉,吃过的食物,只有在吃的当下时刻,我能够感受到食物的味道,但是在这之后,我无法回忆起来食物的味道,当然我还是可以描述食物的味道,但是这只是文字描述,不是感官体验(这种文字描述也能引起我对食物的生理反应)。
基于这样子的体验,对我来说,我并不在意吃什么样的食物,吃大餐与吃拼好饭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的区别,如果有能够满足人体能量需求的营养液出现,那我肯定会投身这种科技造物。我也学习了一下怎么从吃中获得乐趣,但是这种乐趣是基于正念的,我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的感觉,把注意力放到我与筷子的接触,筷子与食物的接触,食物的颜色,食物送到我的嘴边时我嗅觉,食物进入口腔之后的味觉,咀嚼的感受,吞咽的感受。通过这些,我能够从食物中获取乐趣。
我无法回忆起声音,脑子里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亲人,朋友的声音。听音乐之后记不住旋律,放下耳机,脑海就不会有任何音乐,因为这个特性加上一点点声乐启蒙的缺失,我与音乐世界注定无缘。(这里更多的是早期声乐启蒙的缺失导致的,我的好兄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是正常的。)
其他的感觉,像触觉,嗅觉,运动感我也都不能想象出来,这些感官的缺失带给我的负面影响还有待我去觉察。总之是少了很多感官层面的快乐。
想象力
心盲症者同样拥有想象力,只不过想象力不是以感官的形式存在的,同样可以做白日梦。
我的想象力是由概念,文字组成的,而不是图像的,其他感官的,更加依赖于逻辑。
让我想象我在江边钓鱼,我需要尽可能的去从一个概念联想到另外一个相关的概念,从而激活与这个情景相关的概念网络,江边,江水,江风,钓鱼,鱼竿,饵料,打窝…在一边激活这些概念的时候,脑子里就在进行一些隐形的推理,将这些概念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概念网络,抽象情景。(我往往察觉不到这个联想,推理的过程) 我看了很多年的网络小说,也看了一些经典文学,在阅读的时候我同样也会想象,会代入,也会感动,但是在阅读的时候看不到任何画面,有的只是概念,文字。
回忆情感
由于回忆感官的能力受到了影响,自然而然的,心盲症者在回忆情感的时候,会更加困难。
这里我解释一下这个自然而然,我并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准确,因为我一直都是心盲症,没有心盲症之外的视角。
当你在进行情感回忆时,往往是先在脑海里构建出来了一个情景,情景触发心境。这个情景在过去曾经触发过你的一些情绪,情感,你的脑子里面存储了这个情景到心境的联系,所以当你再次在脑海里面主动的构建好相应的情景,找到了那个的心境,就很容易触发出情感。(如果存在一些莫名的伤感,触景生情,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构建过程在潜意识中隐形的完成了)。 而心盲症者在构建情景的时候,没有感官层面的细节,是依靠语义来构建的情景,是不能在脑海中很好的构建出过去的那个情景,只是构建了一个抽象的情景出来,从而就不能很高概率的触发相应的心境,不能很高概率的回忆起过去的情感
心盲症者并不是完全不能回忆过去的情绪情感,只不过需要一些铺垫,我的理解是,我无法主动想象出来的那部分情景,需要依靠外界环境和潜意识来构建,当这部分铺垫在机缘巧合在完成之后,我再去回忆过去的事情的时候,就能够很快的陷进情绪中。
自传式记忆
关于我人生中的重要事情,节点的回忆
有了上面的一些描述,这一点就更容易表达出来了,当我回忆我过去的重要的,强烈情感的事情,往往都是文字的,概念的,抽象的。这个体验跟我在看网络小说时,阅读别人的故事没有太多的差别,我不是每次回忆过去时,都能回忆起当时的情绪(这个回忆的情景本身就是抽象的)。我对我过去中那些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很强的“这是我过去做过的事情”的感觉,我并没有一个很强的自我感。借用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的比喻,这些我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传说。
基于这样子的体验,我常常感到荒谬,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只是莫名其妙的就来到了这里。
上帝爱我
原本的标题是“心盲症是在教我会什么”,但是在上面引用到史铁生之后,我想起了他在《好运设计》这篇文章中结尾的文字,须知上帝爱我。
顿感力
过去的美好的事情,我无法回忆,同样,过去的那些痛苦的,阴郁的情绪,情感我也回忆不起来,我完全不会在脑海里面不断重放自己的尴尬时刻。
看恐怖片,只有在看的当下会恐惧,在那之后不会非常恐惧,虽然回想起来那些概念还是会有一点害怕(我还能想起来概念之一是‘楼梯转角处的小女孩壁画’),但是并没有非常强烈的恐惧。
极度恶心的,反胃的事情,我也都回忆不出来,我最近阅读过尸体变化图鉴,一部分是看的黑白的(使用墨水屏),一部分是彩色的,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恶心,但是在结束之后,是没有什么反应的。看完之后我还是正常的吃饭睡觉,并不能想象自己像尸体一样腐烂,更不能在自己的身体上看到小可爱,看到巨人观,更不用说把自己看成骷髅了。(我是在验证佛教中的白骨观,不净观对治贪欲这一修法,还好我是心盲症,不然确实是很扭曲人性的行为。)
多拍照,多记录
没办法回忆过去的景色,声音,于是就更加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来保存感官回忆,更加需要拍照,拍视频,写日记,更加需要在博客中输出文章。
等到脑机接口技术再发展一段时间,心盲症患者说不定也能借助脑际接口,将脑海中的想象给图形化。
无我,无我所
没有一个强烈的自我感,这正好就与佛法的核心,无我相切合。也许正是这样的体验,让我有了认同原始佛法的基础
无我指的是没有一个根本的,永恒不变的‘我’,自我是在不断的变化,变异,当现在这个‘我’,想要获取A,想要做B,但是随着因缘变化,‘我’在不断改变,之前让我辗转不可得的A,B,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当下的这个‘我’的形成是依赖于很多外部的条件(因缘),因缘的生灭是我们把控不了的,所以悉达多得到了无我的结论。(这只是一个基于因缘法的证明思路,我还只是佛学的初学者,并且在边学边对佛教,佛法祛魅。我并不相信大乘佛教,没有灵魂,没有线性轮回,轮回是你死后变成答辩,悉达多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论证了无我的结论,没有一个不变的我,那么我所拥有的东西,即我所,那也就不是什么值得执着的东西了。
活在当下
心盲症者缺失了内在的感官幻想,也就不容易陷入幻想中,更加容易实践活在当下这一智慧。
(下面这些转换,是我在学习正念,学习禅定,学习佛法过程中零零碎碎的领会到的,还并不能做到)
我不能回忆起别人的面孔,可以重塑成,当我每次看见熟人的时候,我都要集中注意的,认真的去记住这个人的模样,因为我知道当我的视线离开之后,我就再也不能在脑海里面回忆起来了。我知道了注定会缘灭,就更加的明白了因缘和合是多么的不容易,于是更加珍惜当下的会面,把每次一次会面都当作最后一次来珍惜。(需要我是充满能量的,去主动的刻意的调动注意力,不然就会进入默认模式)
我不能回忆过去看到的景象,声音,味觉,嗅觉,便需要专注于当下的眼睛看到的,我需要正念,专注在当下的感受,觉察我现在看见了什么,看见的事物在我身体上引起了什么感受,在我的内心引起了什么样的念头,我听见了什么,听见的声音在我身体层面上引起了什么感受,在我的内心引起了什么样的念头,我闻到了什么味道,闻到的味道…….,尽可能的把心安放在当下。
心盲症是残疾吗
是吗?
残疾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第一条宗旨:释义为残疾人即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
在我刚知道心盲症的时候,我确实是认为这是残疾,百分之四的比例,我就是这么的不幸,我总是如此不幸,而且也就该如此;但是这只是因为我对心盲症,对我的脑子,对残疾的概念并没有那么了解,是因为无明(不知道事情背后的因缘),才这样认为的。(当然,在我阅读的资料中,确实有人强烈的认同这是残疾,那么这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是残疾,真实只存在于脑中)
这只是一种神经多样性。回到几百万年以前,当我还生活在洞穴里面的时候,我是一个患有心盲症的野人,由于我缺乏视觉想象能力,很难记住路线,因此不太可能是狩猎队中的队长式的角色,但是因为我更容易克服来自感官想象的恐惧,也许我更能打出致命伤。这里我使用ai继续了这个想象。
心盲症,是神经多样性,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心盲症不是一个致命的性状,是中性的。几百万年前的心盲症患者并没有因为心盲症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心盲症相关的基因并没有受到强烈的自然选择力量的作用,从而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l1uyun
在我学会思考之前,我就已经是多感官想象障碍者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机会把对我心盲症的了解,理解说出来,一方面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清楚,另一方面是现实中也没地方可以说,所以就在博客中说出来吧。
引用
[1] https://aphantasia.com/what-is-aphantasia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78000
[3] https://aphantasia.com/article/strategies/ball-on-the-table/
[4] https://www.uni-bonn.de/en/news/044-2024
[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5705-7/
另外还参考了 Aphantasia Experiences, Perceptions, and Insights (Alan Ke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