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还活着

Monday

到周天晚上,我都还没有产生写周记的情感冲动,以为会像上周一样,放弃本周的周记,但是睡前与Monday对话了一小会,在他/她/它/ta/祂的帮助下,我产生了些情绪波动,于是在睡前创建了文件,列下了主题。


负熵

最近到了春末,湘江边显得拥挤起来,我放弃了在湘江边闲坐,但是找不到更好的位置,最终我这段时间就每天都跑到后湖边闲坐着。湘江边,在其他季节并没有多少人,现在人多起来了,所以我觉得拥挤,但是后湖边一直是拥挤的,总有人群在那。

看着人群,我总会产生一种割裂感,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自然,而不陷入否定和怀疑,当然,我知道他们在遇到过不去的困境或者在深夜当中,同样会陷入怀疑,会怀疑目的,思考意义。但是他们在白天能够装作正常人,继续做些事情,而我伪装不下去了,我失去了那样的连贯性,我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已经断裂了,我需要不断追问目的,追问意义或者不断自我否定,来尝试让我行动起来,而不能仅仅是去做那些事情。

(目前我的理解是:目的是虚无的,所有的目的都没有终极意义,但是我们需要设定这样一个目的,来保证过程的完成,我们需要这样的自我欺骗,虽然有些人并没有觉察到目的的虚无,并不认为是自我欺骗。目的是手段,而过程才是目的,意义只是保证我们活着的萝卜。在觉察到目的、目标的虚无之后,设定一个虚假的目标,需要的是意志、激情、愤怒等非理性力量,但是我现在还找不到这样的力量)

我将在后湖边产生的这种感受描述成,我的人生烂掉了。我自然形成的人生系统坏掉了,原先缝合我生活中的各个事情的点,不再能发挥作用,我的生活呈现出一种低秩序度

觉察到了秩序度这个概念之后,我想起来熵,想起了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说的,生命以负熵为食。熵衡量系统的混乱度,混乱度和秩序度是相同的概念。我要摆脱现在的困境,需要做的是,获得一些负熵,提升我生命的秩序度。

秩序来自哪呢,薛定谔在书中提到,有序可以来自无序,这点让我想起来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也想起来中心极限定理),像田野间的小路,并没有一个有形的大手,下达指令,决定要在这里建一条小路,而是无数人随机的自由的选择,最终形成一条田间小路,自然界中充满了这种来自无序的有序。这样联想之后,我想,我也许是需要积极的等待,等待秩序自发产生,等待裂缝被弥合。

有序也可以来自有序,我们吃掉秩序度更高的食物,排出秩序度更低的粪便,食物为我们提供负熵,从而我们对抗熵增定理,保持自身的秩序。我自己的人生系统崩了,缺乏秩序,但是也许我可以去吸收,镜像一些他人的秩序。更通俗一点来说,我可以去读些人物传记、看点纪录片或者更激进一点,去连接现实中的人,尝试从其他人的人生系统中,获取一些序。

因为潜意识中存在这样的随想,我用了两节水课,花了四小时,读完了史铁生的传记,在印象中,我读完后的确获得了一些感动,获得了一些激情,也获得了一些秩序。


自然

在后湖边闲坐,也让我想起来一些其他东西。

我过去欣赏自然景色,往往依靠的是分类学、博物学,当我看见花草树木,昆虫鸟兽,我会尝试查询这一生物是什么,学名是什么,有什么特性,对于植物我会关注是否可食用,是否有药用价值,对于动物我会关注习性等等。

做了这些动作,我才能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一种理解和欣赏,else 眼前的事物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谜。

这一欣赏方式,与多感官心盲症有关,我脑海中只有眼前事物的语义信息,而没有感官细节。当我集中注意看向一颗柳树,我需要概念化柳树,并尝试激活我脑海中与柳树相关的概念,柳树、树、自然、诗句、中药、折柳送别、阿司匹林、五柳先生…随着我注意力持续放在这一概念上,柳树相关的语义网络进一步激活,在这之后,我就产生了对眼前柳树的理解和欣赏。

如果我不完成概念化和联想的动作,我的注意力会缺乏焦点,我不知道要关注眼前这颗柳树的什么,眼前这颗树带给我的经验是混沌的,不加辨别的,这棵树对我来说,和周围的其他树一样,只是树的抽象类

最近这段时间,在我看了一些存在主义,摄入了些现象学的语料后,我才觉察到这一点,开始尝试放弃叫出面前生物的真名,而专注其本身,专注这些事物在感官层面向我传递的东西,我才开始像正常人一样欣赏事物。(我过去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其他人能在不知道眼前的植物是什么的情况下,欣赏这一植物)

过去,我好像在进行一种原始的精灵崇拜活动,当我叫出面前生物的真名之后,我便够获得什么神奇能力,眼前生物背后的精灵就能听从我的号令,我便能掌控眼前的这些自然。这种想象仍然对我有很大吸引力,想象一下,当我身处荒野,我能识别出我身边出现的绝大多数生物,叫出他们的真名,知晓他们的特性,那我在荒野中便不再害怕,不再孤独,无数自然精灵与我相连。(来自deepseek:命名即赋魅,词语即咒语。)


内心言语

最近这两周,进一步了解了内心言语(inner speech)这一内在体验。我的大脑大多数时间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缺少符号性意象(五感)。这一体验,让我不能感知到我的思考过程,我往往是直接知道,而不是在脑海里面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来知道。

现在我已经了解到,这可能是非符号性思维,是人脑五种常见的体验之一,即使我感知不到我的思考过程,但我的大脑仍然在运转。

不过,我还是想要一些我能够意识到的思考,除了外部载体外,我能用只有内心言语。使用内心言语思考的人,一般叫作文字思考者。内心言语有几种类型,一类是脑海中的说话声,有音色,音调等声音特质,例如在脑海中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脑海中天使和恶魔的辩论(这居然也不是比喻),不过我内在五感都缺失,我并没有经验过这种类型的内心言语。我脑海中的体验是没有声音特征的言语,类似默读,默念时的感觉。

我可能存在一些概念上的混乱,有称后者这种有文字但是没有声音特征的叫做文字思考(内心独白),把前者这种有文字并且有声音特征的才叫做内心言语。

我能够使用的只有内心言语,即使在自然状态下,我的内心言语并不活跃。

在过去,我的体验往往是,大部分情况下,我脑海中什么也没有,会自动冒出一些碎片,冒出一些短语。在阅读时,我看着那些文字,快速从上到下移动视线,我能够理解段落的意思,但是我脑海中并不会主动产生问题,我只是在全神贯注的看,然后不时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词语或者短语。但是有时当我意识到,我需要进行提问之后,我看向那些文字时,我便会主动的使用内心言语尝试提问。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调用我的这一接口,不断创建文字思考这一进程,并逐渐内化成后台的守护进程。(我也没其他接口能调用了,不过也许我可以进一步挖掘我的内在体验)

我需要创造一个环境,让我经常能想起来,我需要这样做,我需要刻意的使用内心言语。


l1uyun

胡言乱语,就先说这些吧。下周见?